清儒陳弘謀在《養正遺規》的序文中寫道:「世間有真正的教育方法,才會有真正的人才。教育的端正自家庭開始,人才的成就自兒童開始。《易經》以山下出泉水的卦象來代表蒙卦,而君子之所以能夠造就有德學的人才,因為他知道根本就在這裡呀!『蒙以養正,是為聖功』,其中的義理是多麼深奧啊!泉水在山上的時候是清澈的,而流到山下就變渾濁了,這難道是泉水自身的過錯嗎?這全是因為做父兄師長的沒有能及時地正確引導啊!」
諺云:「訓子須從胎教始,端蒙必自小學初。養子不教如養驢,養女不教如養豬。」古時蒙童八歲入小學,十五歲入大學。而在明朝末年,江蘇大儒陸桿亭就曾提醒世人:「古時人心質樸、風俗淳厚,小孩至七八歲知識尚未開啟。今則人心風俗遠不如古,孩童五六歲時已多被邪知誘惑,遭物欲腐化了。再晚兩年才入小學,即使父教師嚴,也要費上一番手腳。何況父兄的教育又未必完全依照古法呢?所以我以為當今教育子弟入學,必須要在五六歲就開始。」桿亭先生發出這番感慨是在三個半世紀之前,末學實在不敢想像:當今之世道人心與三百多年前有多少可比性呢?
去年暑期,末學和一些小學友一起學習傳統文化,不料卻發現了許多正在流通的經典中存在的重大問題!一個是存在會集次第的混亂,比如有人將《弟子規》和《道德經》放在一起的。再者是錯字、别字太多,比如流通很廣的《正蒙寶典》中,錯別字隨處可見。還有就是注音和斷句的錯訛,也同樣讓人憂心!於是末學思量再三,決定重新會集童蒙教材,並重新校訂。